小木筏写在前面
今天这位分享的主人公同学是至今木有英文名(可能这样比较酷,也可能是他中文名拼音简单,歪国人读起来也不费劲……)他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孙行者,还说小木筏就是师傅……小木筏当即没同意,哪能随便被出家呢是吧?
最近两年,小孙同学时常抗议小木筏在他名字前加个小,说:“我不小啦!”
是呢,想想距离那时跟小孙同学临去米国前的中关村港丽饭局已经过去4年多,他也从当年出差时屋外路灯下复习的日子走到玉米地 UIUC 硕士(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又从芝加哥带着女盆友走到纽约城。期间的经历,就从他的故事中见一二吧。
今天的故事,其实小木筏也是在这次访谈的时候才知道的。
在大北京有很多部队大院儿,有全国有不少钢铁城和石油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让在这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共性,它就像一个围城。
如果你不想出来,可能也可以在里面安安心心按部就班过完一生,不用太担忧;如果你要出来,在跳出的那一次,也许就有摔一跤的危险,能不能爬起来,就看自己了,而后面的路,充满了未知、挫折和惊喜。
小孙同学就是钢铁城里长大的孩纸,自从跳了出来,他想看到的地方更远,想去到的地方更多。就这样,就走到了纽约。
或许这是上天的安排吧,每个人都是在追逐一颗星星。
——天堂电影院
我在纽约,从事咨询工作。香槟金融毕业。现在用生疏的写作能力,分享一下我的故事。一句话概括,我的人生就是个向上的过山车。
为什么是过山车,因为整个过程起起伏伏,酸甜苦辣。为什么是向上,因为我努力驱使着他朝我的目标一步步的前进。
每次在行进到低谷的时候,我总会想,我要去哪里。幸运的是,每次车头总会向上。我记性不太好,但是每次转折都有那么些片段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生长在长江中游的一个超大城市。特别的是,我的童年是在这座城市里的一个钢铁城度过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着十万多人的大社区。因为父母都在这里工作,我身边的所有事情都离不开这里的标签。
念着钢铁公司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坐着钢铁公司的公交车;喝着钢铁公司的汽水;泡着钢铁公司的游泳池;说着钢铁公司特有的普通话,甚至我家旁边就是这个钢铁公司的养老院。
我的长辈和朋友们都被深深地打着这里的烙印。年幼的我,觉得这就是一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舒服,过得开心,惬意。
我的家庭,一个外人看上去非常幸福的家庭。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家庭暴力常常光顾我的家。父母经常吵架,父亲经常打我。可是我知道他们爱我,他们也爱着双方。
只是有时候,大人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要感谢我的妈妈,我的成长没有经历太多的阴影,反而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懂事,当然也会更加叛逆。我潜意识里懂了相对的道理,所以也会违反更多约束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规则。
我的学习,一直到初中毕业都十分优秀。在这个钢铁城里大大小小的小初中里,也算小有名气。我披着学习优秀的外衣,过着叛逆的生活。我喜欢思考,所以很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我不会像坏学生那样抽烟打架,但也不会像三好学生那样“品学兼优”。
如果之前这段时间我的过山车在上行,突然间,它开始了第一次俯冲。在初二的时候,我的家庭破碎了。那天中午,我平静地告诉我的好朋友,早上我父母去民政局了,现在应该办完了。
他似乎比我还要着急,破天荒地陪我走了很久。他问我,放学你还回家吗?我想了一下,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啊。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会伴随一生的问题就来到了我的世界,我要去哪里。
我的初二和初三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跟我妈妈住在了一起。不久之后,一个陌生的叔叔加入了我的家庭。再不久之后,到了填高中的志愿时候了。你要去哪里?念哪所高中?
虽然我当时家庭也算快乐;虽然钢铁这个系统内部最好的高中给我最优越的待遇;虽然我爱着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也爱着我;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我们省内最好的高中,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环境,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人生过山车似乎开始重新上行。
新的学校在城市另一端,我成了住读生。睡在寝室的第一个晚上,我哭了。我离开了那个钢铁城,我离开了天天要回的家。我要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了。
后来证明这段时间在我的人生里有着无法比较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在这所高中,我知道了我说的普通话原来是那么的不标准,知道了我的学习原来并不是那么的好,知道了原来就在我不远的地方有那么多不一样的人,知道了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知道了如何谈恋爱,知道了如何去探索世界,知道了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
但是,所有的美好并不是完美的,这里赋予了我走好人生路的基本要领,却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人生方向。我的高考失败了。我没有进入梦想的四大名校,甚至没有进一所名牌大学。
人生这个过山车又一次往下冲了过去,这次好像深不见底。我辜负了这个学校,辜负了我的老师,辜负了我的父母,辜负了我自己,我彻底迷茫了。我完全不知道我的人生方向在哪里。
我看着我的高考成绩单,问我妈妈怎么办。她默默地看着我,眼睛湿湿的。过了很久,她说,我也不知道。没有人能回答我这个问题。
就像没有人告诉我父母离异了这么办,没有人告诉我离开那个钢铁城怎么办,现在也没有人告诉我高考失利了怎么办。整个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整个人都在迷茫和逃避的情绪中。可是人生的齿轮是不会停止的。
我因为一些有的没的理由进入了这个城市的一所普通大学。“这个学校在当地就业不错。”“这个专业是学校里最好的。”“这个专业里有我暗恋了很久的姑娘。”带着这样的理由,我开始了我的本科。可是我没有摆脱我的迷茫。
也许是因为我的之前的人生给了我不应该有的心气,我没有去结交新的知心朋友,我没有好好的上过一堂课,我没有参加过一个社团学生会。
也许是因为我之前的人生给我了我应该有的心气,我开始日复一日的跑步,我开始追求我的心爱的姑娘,我开始阅读那些可以给我人生指引的书和电影。我的一千米成绩可以进入专业前三,我的姑娘和我有了三年开心的时光,我的思考和人生观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
到了大三,跟大部分大学生一样。我开始考虑我大学毕业后的选择。我要去哪里?老三样,工作,考研,出国。工作,我不想拿着这个学校的文凭,利用这家里的关系,在这个城市过着一个大概可以预测的清楚却没什么新鲜感的生活。
考研,我不确定国内这样的教育体制和环境能不能激励我冲出重围去到我要去的学校。出国,好像没有什么否定条件。我于是开始了这条路。
然而这条路在这个普通的大学环境里,是艰难和孤独的。我的过山车为了再一次上行,为了克服重力,为了有足够的冲力上行,开始一段非常辛苦的低谷蓄力。
我开始了孤独的出国路。同学在寝室DOTA和麻将的时候,我背着永远背不完的托福单词。同学在计划假期去哪里玩的时候,我挤着公在去实习的路上。
同学在奔跑于各种公司宣讲招聘会的时候,我乘着火车北上去求名师学习GMAT。同学在开开心心的享受毕业季的时候,我担心着我的申请。
整个大学四年,我是孤独的。开玩笑的说,我唯一来自学校的礼物,就是姑娘。很感谢那个姑娘,给我了一段开心的时光。即便吵架,即便很多不被理解,她的陪伴让我在这段漫长的蛰伏期没有那么的孤单。
扭转人生是艰难的。背景薄弱的我,带着 TOEFL 90、GMAT 640 的成绩并没有收获到什么。唯一收获到的是香港浸会大学的录取。这是对当时什么也不是的我一种肯定,我是开心的。
可是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好好读了一遍录取通知书,把它收藏进了抽屉。收拾行李,去了北京。由于实习表现优秀,实习过的会计事务所给我了全职工作。
我坦然接受了这次失败。我坦然是因为我知道我要去哪里。依稀记得到北京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我在公司楼下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相信我,不管再怎么难,我一年之后一定会去美国。
接下来的一年,就是工作和学习。审计的工作比较辛苦,可是我天生的乐观和坚持帮我坚持了下来。下班回家,睡两个小时,然后开始复习GT。
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爬上床,趁着上班前再眯一会儿。这在我印象中,是那一年的常态。没有觉得辛苦,反而有种快感,因为我走在我的路上。出差去福建一个月,一起住双人间的同事说我疯了。
他无法理解在上床睡觉时候要叫我下床;然后在起床的时候,要叫在厕所啃书的我赶紧去床上躺一会。我感谢他,他是非常健谈的人,但是他一直在默默地用行动支持我。
托福考了一次又一次,我不记得去了多少个北京的考场,有次甚至飞到了山东淄博。我感谢小木筏姐姐,在我混乱的生活里,很冷静的安排好了所有重要的时间点,让我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身边的人一点点的支持,就足以让孤独的我充满能量。
终于的终于,大年初三,我的托福过了100。我当时哭了,因为我知道那个过山车要上升了。接下来的一周,UIUC把我从waitinglist拿出来面试了。积极准备之后,录取也是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再接下来,我尽快的办了离职。
我要回武汉,陪一陪我的妈妈。13岁父母离异,15岁离开家去高中住读,22岁离开武汉去北京工作,23岁,我要去美国了。我知道我的人生过山车里,副座那个人,一定是我妈妈。可是地理上的隔离,是无情的。我选择了多陪陪她。
应该很多留学生都有这个画面,在海关笑着跟父母说再见,转身就是泪流满面。五月底,我登上了北京去芝加哥的飞机。香槟-厄巴纳,美丽的双子城,美丽的大学城。
我不是这里最优秀的学生,没有最好的背景,可是我过得很开心。因为我又回到了那个状态。那种轻轻松松地学习,一切美好的结果都是顺其自然的状态。
很快一年就过去了,我狠狠地享受了一把美国一流学府的教育,狠狠地享受了一把美国乡村的悠闲。我拿着还算不错的成绩毕业了。大家应该能猜到了,过山车应该又要往下了。不起伏的话,哪来刺激?
留下来还是回国?去哪里这个问题又出现了。这一次,身旁的女友帮我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美国读过本科的她想留下来试试。
我们去了芝加哥,像无头苍蝇一样,扎进了Chicago Loop。天天给猎头打电话的我们,把自我介绍念成了客服一样地流利。终于我们有了一个短期工作机会。然而这无法帮助我们留下来。
那年圣诞节,我们开车去了纽约。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美国梦的城市找到我们奇迹。过程是艰难的。住在新泽西的我们,迟迟无法进入到河对面那大片的写字楼里。
很快要到了农历春节,我第一次跟我的表姐打了电话,希望她可以多陪陪我妈妈。然而除夕那天晚上,我妈妈还是一个人在家度过的。
我很难受,不怎么会抽烟的我,在楼下抽了五根烟。我记得很清楚,我看着地上的烟头,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变成更好的人。这样所有的牺牲才会有回报。
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自我怀疑,我终于在纽约找到了工作并拿到了工作签证。而现在,我已经在全球前五的咨询公司里开始了我的第二份工作。
过山车起起伏伏,我坚持了过来,甚至可以说我已经习惯了。我知道未来一定会有很多不确定,一定会有起伏。只希望每次我都能有力量,为了我的那个星星往上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希望大家好好选择你的故事,经历你的故事。你的故事塑造了你会是什么样的人,描述了你的人生。
Life goes up and down. It doesn't mean we don’t have fun.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纽约。
我爱纽约。纽约不是美国,纽约就是纽约。
纽约是个让人疯狂追求的梦想城市;纽约是个充满聪明人(请大家广义的理解聪明)的城市。纽约无情但无限魅力,纽约肮脏但无比宏伟。坚定的人才能在这里活下去,强大的人才能在这里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星。如果你发现它在纽约的上空,不要犹豫,尽管来。
附图是同事用Iphone摄于办公室。纯天然。有人说上海是魔都。那纽约是什么?
